聚众斗殴处置方式有哪些?
2025-06-110在社会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但聚众斗殴这类严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绝不能被容忍。聚众斗殴不仅可能导致参与者自身受伤,更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扰乱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一旦发生聚众斗殴事件,法律上有哪些处置方式?相关责任人又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问题背后的法律知识。
聚众斗殴的法律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这里的 “聚众”,一般是指人数众多,至少不得少于 3 人 ;“斗殴”,主要是指采用暴力相互搏斗,但使用暴力的方式各有所别。聚众斗殴多表现为流氓团伙之间互相殴斗,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往往约定时间、地点,持刀动棒,大打出手,造成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恶劣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第三十六条明确,组织、策划、指挥或者积极参加聚众斗殴的,应予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只要参与了聚众斗殴的组织、策划、指挥过程,或者在斗殴中表现积极,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同情形下的处置方式
民事赔偿责任
在聚众斗殴事件中,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受害者的人身损害,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若造成残疾)等,以及财产损失,如损坏的物品、车辆维修费用等,实施侵害行为的一方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实施侵害行为的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例如,在一场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聚众斗殴中,甲被乙一方打伤,住院治疗花费了数万元。经法院判定,乙一方对此次斗殴负主要责任,那么乙及其同伙需共同承担甲的医疗费用等相关损失。若其中有未成年人参与实施侵害行为,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 。
行政处罚
对于情节较轻,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聚众斗殴行为,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存在结伙殴打、伤害他人;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等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比如,在一次因街头口角引发的小规模聚众斗殴中,双方参与人数较少,且仅造成了轻微的身体伤害,公安机关在调查后,认定其情节较轻,对参与斗殴的人员分别处以了五日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
刑事处罚
1.一般聚众斗殴的量刑: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其他积极参加者,是指在聚众斗殴中积极参与,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员。例如,在某高校周边的一起聚众斗殴事件中,张某作为组织者,纠集了多名同学与另一伙人斗殴,李某在斗殴中表现活跃,积极参与打斗。法院审理后,认定张某为首要分子,李某为积极参加者,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李某有期徒刑一年 。
2.加重情节的量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01多次聚众斗殴的:多次通常指三次及以上。如果一个团伙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组织或参与聚众斗殴活动,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明显更大,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比如,某街头帮派在一年内先后四次组织聚众斗殴,每次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受伤和社会秩序混乱,该帮派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将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0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当参与聚众斗殴的人数众多,斗殴场面混乱,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引起公众恐慌或恶劣社会舆论影响时,属于此类加重情节。例如,在某县城中心广场,两伙人因争夺势力范围发生大规模聚众斗殴,参与人数多达五十余人,现场一片狼藉,导致周边商户无法正常营业,行人不敢通行,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法院在审理时,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依法从重处罚 。
0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这些地方聚众斗殴,极易引发更大范围的混乱,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为严重。比如在火车站、汽车站、繁华商业街等场所聚众斗殴,导致交通堵塞、群众围观、秩序失控等后果。若在某商场门口,一伙人因琐事与另一伙人发生聚众斗殴,致使商场周边交通瘫痪,商场内顾客恐慌,正常经营活动无法进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加重处罚 。
04持械聚众斗殴的:持械聚众斗殴大大增加了斗殴行为的危险性,对他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这里的 “械” 包括各种足以致人伤亡的器械,如刀具、棍棒、枪支等。只要在聚众斗殴中使用了器械,无论是否实际造成人员伤亡,都将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加重处罚。例如,在一次因商业纠纷引发的聚众斗殴中,一方人员手持钢管、匕首等器械与对方打斗,尽管最终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但因其持械行为,法院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判处了较重刑罚 。
3.致人重伤、死亡的定罪处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意味着,一旦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出现重伤、死亡后果,法律将按照更为严重的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刑罚也将更为严厉。比如,在一次激烈的聚众斗殴中,甲用刀将乙砍成重伤,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甲的行为将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若甲的行为直接导致乙死亡,甲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罚 。
影响量刑的其他因素
自首与立功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例如,在聚众斗殴案发后,丙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自己参与斗殴的全过程,包括其他参与者的情况,丙的自首行为将在量刑时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立功则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比如,丁在因聚众斗殴被抓获后,向公安机关检举了另一起重大犯罪案件的线索,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丁的立功行为将对其量刑产生积极影响 。
未成年人参与的特殊规定
法律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若未成年人参与聚众斗殴,根据其年龄和在犯罪中的作用,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若团伙中存在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 。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易受不良影响,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例如,某团伙头目戊教唆多名未成年人参与聚众斗殴,法院在量刑时,将对戊依法从重处罚,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影响 。
从犯的认定与处罚
在聚众斗殴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比如,在一次聚众斗殴中,己受他人指使,负责为斗殴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但未直接参与打斗,己在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属于从犯。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对己从轻或减轻处罚 。
聚众斗殴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众利益。无论是民事赔偿、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都是法律对这类行为的严厉规制。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每个人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理性处理矛盾纠纷,远离聚众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卷入此类事件,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