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首页 关于我们 专业领域 专业人员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律师观点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收买土地构成犯罪吗?

收买土地构成犯罪吗?

 2025-06-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资产,其交易流转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资产,其交易流转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对于 收买土地是否构成犯罪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据具体的行为方式、情节以及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来综合判定。

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本框架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一制度明确了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流转和使用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条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合法的土地交易途径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土地是可以依法进行流转和交易的,常见的合法途径有:

1.国有土地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出让一般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开发商通常会通过参与土地出让竞拍,获取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用于建设住宅、商业等项目。这种方式确保了土地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同时也为国家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筹集了资金。

2.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转让时,土地使用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等。这种合法的转让行为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土地能够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合理流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3.集体土地流转(符合特定条件下):对于集体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情况是允许的。另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入市场流转。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农产品加工厂等,既盘活了集体土地资源,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过,集体土地流转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非法收买土地可能涉及的犯罪情形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这里的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主要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规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通常包括:

1.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基本农田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而划定的重点保护耕地,对其进行非法交易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例如,甲通过私下交易,从农民手中非法收购了五亩基本农田,准备转手高价卖给他人用于非农业建设,其行为就可能构成此罪。

2.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除基本农田外,其他耕地同样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非法转让、倒卖一定数量的此类耕地,也会对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如乙非法收购了十亩普通耕地,企图将其开发为商业用地,这种行为若情节严重,将触犯该罪名。

3.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这里的 其他土地包括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大量非法交易其他类型的土地,会扰乱土地市场秩序,影响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合理规划。

4.非法获利五十万元以上:通过非法转让、倒卖土地获取高额利润,是该罪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例如,丙通过一系列非法手段,低价买入土地后高价卖出,获利达五十万元以上,其行为就符合该罪的情节严重标准。

5.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如曾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等。即使非法交易的土地数量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如果存在其他恶劣情节,也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比如丁之前就因非法买卖土地受过行政处罚,此次又非法转让土地,虽数量未达到标准,但因其屡教不改,同样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行贿罪(在特定情形下)

在收买土地过程中,如果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可能构成行贿罪。例如,戊为了在土地出让竞拍中获得不正当优势,向负责土地出让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以确保自己能够低价获取心仪的土地。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土地交易环境,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触犯了行贿罪。行贿罪的认定不以行贿人是否实际取得土地为必要条件,只要实施了行贿行为,达到法定的立案标准,就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强迫交易罪

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他人转让土地,涉嫌强迫交易罪。比如,己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强迫农民将其承包的土地低价转让给自己,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土地交易秩序。强迫交易罪强调行为人的强迫手段,无论其目的是获取土地用于何种用途,只要采用了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迫使他人进行土地交易,情节严重的,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例如,庚作为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将一块价值较高的国有土地以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出让给特定的企业或个人,导致国家土地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就构成了此罪。该罪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渎职行为,旨在维护国有土地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相关法律后果

刑事处罚

一旦被认定构成上述相关犯罪,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为例,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行贿罪根据行贿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强迫交易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政处罚

即使收买土地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例如,辛未经合法程序,私自与他人签订土地买卖协议,即使尚未进行开发建设,一旦被发现,其违法所得将被没收,相关土地也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处理,同时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典型案例

甲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未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与乙村村委会私下签订协议,以每亩 10 万元的价格,从乙村非法购买了 25 亩耕地。甲公司随后将其中 15 亩耕地以每亩 15 万元的价格倒卖给丙公司用于建设厂房,另外 10 亩准备自行开发房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甲公司的违法行为被土地管理部门发现。经调查,甲公司非法获利超过 100 万元。最终,甲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因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20 万元,非法所得全部被没收,违法建设的厂房也被依法拆除。

案例二:行贿罪关联土地收买案例

某房地产开发商丁,在参与一块国有土地出让竞拍时,得知竞争对手实力较强。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成功竞得土地,丁找到负责此次土地出让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戊,向其行贿 50 万元现金,并承诺在取得土地后再给予 50 万元好处费。戊收受财物后,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为丁提供了内幕信息,并帮助丁在竞拍中压低价格,最终丁以较低价格成功竞得土地。后经群众举报,丁和戊的违法行为被查处。丁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30 万元,戊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没收违法所得。该宗土地的出让结果也被依法撤销,重新进行公开出让。

收买土地这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合法合规的土地交易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发展,而非法收买土地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土地管理秩序,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涉及土地交易时,务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土地使用权,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