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债权是不能转让的?
2025-07-070在经济活动中,债权转让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它指债权人将其拥有的债权,通过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转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盘活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高效流转。比如在商业贸易中,企业甲将对企业乙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金融机构丙,丙向甲支付一定资金,这样甲提前获得了现金流,可用于自身业务拓展,而丙则在未来向乙收取款项。然而,并非所有债权都可以随意转让,法律明确规定了部分债权不得转让,这是基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特定当事人权益以及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等多方面的考量。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不能转让的债权类别及背后的法律依据。
依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基于特定身份关系产生的债权
这类债权与债权人的特定身份紧密相连,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例如,子女对父母的抚养费请求权。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义务,子女基于这种亲子身份关系享有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的权利。这种权利旨在保障子女的基本生活和成长需求,与子女的特定身份不可分割,若允许转让,将严重违背抚养费制度设立的初衷,无法切实保障子女的利益。又如,因人身损害赔偿产生的债权,受害者因他人侵权遭受身体伤害,获得的相应赔偿请求权。该债权是对受害者本人所受痛苦、损失的补偿,与受害者的身份直接相关,不可转让给他人。
基于特定信任关系产生的债权
在一些合同关系中,债权的产生基于当事人之间特殊的信任关系。以委托合同为例,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专业能力、品德等方面的信任,将特定事务委托给受托人处理,由此产生的债权具有特定性。如甲委托乙为其代理一场重要的商业谈判,乙基于委托合同拥有要求甲支付约定报酬等相关债权。若乙将该债权转让给丙,甲可能因对丙缺乏信任,导致原委托合同的目的难以实现。再如,雇佣合同中雇主与雇员之间,雇员基于雇主的信任为其提供劳动服务,雇员享有的获取劳动报酬等债权,同样因这种特定信任关系而具有不可转让性。一旦转让,可能影响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和合同履行的质量。
具有特定履行要求的债权
某些债权的履行需要特定的技能、资质或条件,若转让给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人,将导致合同目的无法达成。例如,某知名画家与客户签订绘画合同,客户基于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艺,要求画家为其创作一幅定制画作,画家因此享有要求客户支付报酬的债权。该债权因绘画服务的高度个性化和专业性,与画家本人紧密相关,不能转让给其他画家履行,否则无法满足客户对画作独特风格和质量的要求。同样,在一些技术服务合同中,技术人员凭借自身专业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债权,也因技术服务的特定性而不可转让。
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合同自由原则赋予了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自主约定合同内容的权利。因此,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该债权不得转让。这种约定体现了当事人对自身权益的自主安排和对交易稳定性的期望。例如,在一些长期合作的商业合同中,双方可能约定,一方对另一方享有的债权在合同履行期间不得转让,以确保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再如,在借贷合同中,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该笔借款的债权不得转让,这有助于借款人明确其还款对象,避免因债权转让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时,若第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让该债权,即第三人属于善意第三人,那么该约定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对抗效力。例如,甲与乙约定,甲对乙享有的交付特定货物的债权不得转让,但甲违反约定将该债权转让给不知情的丙,此时丙作为善意第三人,有权要求乙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乙不能以甲、乙之间的约定为由对抗丙。而如果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该约定同样不能对抗第三人,无论第三人是否知晓该约定,债权转让行为对第三人都可能产生效力。这是为了平衡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保护善意第三人合理信赖及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政策的债权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政策,法律明确禁止某些特定债权的转让。例如,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不得对外公开转让。国家机关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其承担着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若允许国家机关作为债务人或担保人的不良债权随意转让,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问题,影响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又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这类债权的处置涉及到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的实施,为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社会稳定,法律禁止其转让。
受特殊法律限制的债权
部分债权由于受到特定法律的限制,不得进行转让。比如,依法被查封、扣押、冻结的债权,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解除前,债权处于受限状态,不能转让。这是因为相关强制措施旨在限制债务人对财产的处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以及后续可能的执行程序顺利进行。若此时允许债权转让,可能会干扰司法程序的正常开展,损害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再如,涉及国防、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债权,基于国家安全的特殊考量,法律禁止此类债权转让,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和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了解哪些债权不能转让对于债权人和潜在的债权受让人来说至关重要。在进行任何债权转让行为之前,务必仔细审查债权的性质、是否存在当事人约定限制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避免因错误转让不能转让的债权而导致转让行为无效,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若在债权转让过程中对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获取准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