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首页 关于我们 专业领域 专业人员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律师观点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 新闻资讯 > 诈骗有前科能判缓刑吗?

诈骗有前科能判缓刑吗?

 2025-05-290
[摘要]在法律实践中,有诈骗前科的人再次面临诈骗罪指控时,能否被判处缓刑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缓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若适用得当,能给予犯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能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和谐。

 

在法律实践中,有诈骗前科的人再次面临诈骗罪指控时,能否被判处缓刑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缓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若适用得当,能给予犯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能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和谐。然而,诈骗有前科这一情况,使得缓刑的判定变得复杂。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

(一)刑罚种类与刑期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适用的对象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对于诈骗罪而言,其量刑依据诈骗数额及情节而定。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例如,犯罪嫌疑人张某诈骗他人财物价值 5000 元,在某些地区,该数额可能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若其无其他加重情节,可能面临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就满足了缓刑适用的刑期条件之一;而若犯罪嫌疑人李某诈骗金额高达 50 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其量刑将远超三年有期徒刑,通常情况下不符合缓刑适用的刑期要求。

(二)犯罪情节较轻

犯罪情节较轻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因素,涵盖诈骗手段、危害后果、犯罪动机等多个方面 。若犯罪人采用较为温和的诈骗手段,如虚构一些并不严重影响被害人重大利益的事实进行诈骗,且诈骗金额相对较小,未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精神伤害,可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比如,赵某以帮助购买紧俏商品为由,骗取朋友王某 2000 元,事后赵某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退还财物,其诈骗手段并不恶劣,危害后果相对较轻,犯罪情节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中 犯罪情节较轻的要求。相反,若犯罪人使用暴力威胁、欺诈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等恶劣手段实施诈骗,或导致被害人家庭破裂、自杀等严重后果,即便诈骗金额并非特别巨大,也难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

(三)有悔罪表现

悔罪表现是判断是否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包括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罪行、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 。例如,钱某在诈骗行为被发现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诈骗过程,积极退还全部诈骗所得,并向被害人诚恳道歉,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这种积极的悔罪表现将对其争取缓刑产生积极影响 。而如果犯罪人在案发后拒不承认罪行,隐匿诈骗所得,逃避法律追究,显然不具备悔罪表现,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

(四)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法院在判断犯罪人是否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时,会综合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犯罪原因、一贯表现等因素 。若犯罪人平时表现良好,此次犯罪系因一时冲动或受他人蛊惑,且在接受调查和审判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强烈的改过自新意愿,经评估再犯可能性较小,可能符合这一条件 。例如,孙某平时为人正直,因轻信他人参与了一起小额诈骗活动,在案发后积极配合调查,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司法机关经综合评估认为其再犯罪风险较低,可考虑适用缓刑 。反之,若犯罪人有多次违法犯罪记录,或在犯罪后毫无悔改之意,对社会规则漠视,再犯罪的危险较大,难以适用缓刑 。

(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需确保对犯罪人所居住社区的安全、秩序和稳定不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司法机关通常会委托相关部门,如社区矫正机构等,对犯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邻里关系等进行调查评估 。若评估结果显示犯罪人在社区中表现良好,与邻里相处和睦,缓刑期间能够遵守社区规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适用缓刑 。例如,周某在社区中一直热心公益,与邻居关系融洽,此次诈骗犯罪情节较轻且有悔罪表现,经社区矫正机构评估,认为对其宣告缓刑不会对社区造成不良影响,法院可据此考虑判处缓刑

二、前科对诈骗罪量刑及缓刑判定的影响

(一)前科构成累犯的情况

若诈骗前科构成累犯,依据《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例如,吴某曾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三年内,又实施诈骗行为且数额较大,依法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时吴某构成累犯,无论其本次诈骗情节如何,都不能适用缓刑 。此外,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也构成累犯,同样不适用缓刑 。这体现了法律对累犯的严厉态度,因其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不符合缓刑适用的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条件 。

(二)前科不构成累犯的情况

若前科不构成累犯,前科情况仍会在量刑及缓刑判定中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一般来说,前科的性质、严重程度、与本次犯罪的关联程度以及前科与本次犯罪的时间间隔等都会被纳入考量 。若前科较为轻微,且与本次诈骗罪性质不同,时间间隔较长,如十年前因盗窃少量财物被判处拘役,本次因诈骗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法院可能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其适用缓刑 。相反,若前科虽不构成累犯,但前科性质严重,如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本次诈骗犯罪情节也较为严重,即使不构成累犯,法院在量刑时也会从严把握,适用缓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例如,陈某十年前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现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虽然此次诈骗罪不构成累犯,但因其前科为严重暴力犯罪,法院在考虑是否适用缓刑时会极为谨慎,通常情况下较难判处缓刑

三、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一)成功获得缓刑的案例

在某案例中,犯罪嫌疑人郑某有一次诈骗前科,十年前因诈骗他人少量财物被判处拘役六个月 。此次,郑某因生活困难,一时糊涂,以帮忙介绍工作为由,诈骗了被害人李某 5000 元 。案发后,郑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积极筹措资金退还了全部诈骗所得,取得了李某的谅解 。经社区矫正机构调查评估,郑某在社区中表现良好,与邻里关系和睦,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法院经审理认为,郑某此次诈骗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虽有前科但不构成累犯,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最终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有诈骗前科,若本次犯罪情节轻微,且满足其他缓刑适用条件,仍有可能获得缓刑 。

(二)未能获得缓刑的案例

相反,在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曾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两年内,再次实施诈骗行为,诈骗金额高达 8 万元 。王某在案发后,拒不承认部分犯罪事实,也未积极退赃,态度恶劣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虽不构成累犯,但有诈骗前科,且此次诈骗数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无悔罪表现,再犯罪的危险较大,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有重大不良影响,最终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此案例说明,有诈骗前科且本次犯罪情节严重、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难以获得缓刑 。

四、总结与建议

诈骗有前科的人能否被判缓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以及前科是否构成累犯 。对于有诈骗前科再次涉罪的人,若想争取缓刑,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罪行,积极退赃退赔,真诚悔罪,争取被害人谅解,并通过自身表现证明自己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有犯罪前科人员的帮扶和教育,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罪的可能性 。对于公众而言,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诈骗的能力,避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共同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