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首页 关于我们 专业领域 专业人员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律师观点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 新闻资讯 > 驱逐出境可以与有期徒刑并用吗?

驱逐出境可以与有期徒刑并用吗?

 2025-05-210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员跨国流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涉及外国人犯罪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其中,“驱逐出境是否可以与有期徒刑并用” 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员跨国流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涉及外国人犯罪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其中,驱逐出境是否可以与有期徒刑并用这一问题备受关注。这不仅关乎法律的准确适用,更涉及国家主权、社会秩序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一、法律规定解读

我国《刑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这一规定清晰地表明,驱逐出境是一种专门针对犯罪外国人的刑罚方法,且其适用方式具有灵活性,既能够独立适用,也能够附加于其他刑罚适用。

同时,我国刑罚体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则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驱逐出境。根据法律原理,附加刑可以与主刑同时适用,这为驱逐出境与有期徒刑并用提供了法律框架基础。

从立法目的来看,驱逐出境的设立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防止犯罪的外国人继续在我国境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我国社会秩序造成破坏。而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对其进行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方法。当两者并用时,既能对犯罪的外国人实施人身自由的剥夺与改造,又能在其刑满后将其驱逐出我国国境,从根本上杜绝其再次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可能性,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刑罚的预防和惩治功能。

二、适用情形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当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且犯罪情节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法院可能会考虑将驱逐出境与有期徒刑并用。

(一)犯罪性质较为严重

如果外国人实施的犯罪涉及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犯罪(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重大经济犯罪(如诈骗、走私等)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如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这类犯罪严重侵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秩序。对于此类犯罪的外国人,在判处有期徒刑以惩罚其犯罪行为并进行改造的同时,附加驱逐出境,能够确保其在刑满后不再有机会在我国境内继续实施危害行为,维护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例如,在一些涉及外国人的间谍案件中,犯罪人窃取我国国家机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法院往往会判处其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

(二)具有多次犯罪或不良记录

若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有多次犯罪记录,或者虽为初次犯罪,但在其本国或其他国家有严重的违法犯罪不良记录,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为了防止其在我国继续实施犯罪,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将有期徒刑与驱逐出境并用。比如,某些外国人多次因盗窃、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被我国警方处理,后又实施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其过往表现,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以达到彻底防范其再次危害我国社会秩序的目的。

(三)对我国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当外国人的犯罪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对我国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损害了公众安全感和社会信任体系时,为了平息社会舆论,恢复公众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信心,法院也可能采取有期徒刑与驱逐出境并用的刑罚方式。例如,一些涉及外国人的网络诈骗案件,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大量中国公民的钱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恐慌,法院在判决时通常会同时判处有期徒刑和驱逐出境,以彰显法律对这类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三、实际案例展示

(一)案例一:外国人非法经营案

某国公民 A 在我国境内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外汇买卖业务,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经法院审理查明,A 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考虑到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质以及对我国金融秩序造成的恶劣影响,法院依法判处 A 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同时附加驱逐出境。在这个案例中,有期徒刑对 A 的犯罪行为进行了惩罚和改造,附加驱逐出境则防止其在刑满释放后继续在我国境内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再次破坏我国金融市场秩序。

(二)案例二:外国人故意伤害案

B 国公民 B 在我国某城市与他人发生争执后,持凶器将对方打成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经调查,B 在其本国就曾因暴力犯罪受过处罚,具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法院在审理此案时,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和过往不良记录,判处 B 有期徒刑三年,并附加驱逐出境。通过这样的判决,既对 B 的故意伤害行为进行了惩处,又基于其过往表现,将其驱逐出境,以避免其在我国境内再次实施暴力犯罪,保障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

(三)案例三:外国人盗窃文物案

C 国公民 C 在我国某文物保护单位盗窃珍贵文物,企图将文物走私出境。其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利益。法院经审理后,认定 C 构成盗窃罪和走私文物罪,数罪并罚判处 C 有期徒刑十年,没收个人财产,并附加驱逐出境。此案例中,有期徒刑和没收财产对 C 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惩罚,驱逐出境则从根本上杜绝了其再次在我国境内从事文物盗窃及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

四、执行流程与注意事项

当法院判决外国人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后,执行流程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由监狱等执行机关按照判决执行有期徒刑刑罚。在有期徒刑刑期即将届满前,相关部门会提前做好驱逐出境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会在刑期届满前的一定时间(如一个月),由原羁押监狱的主管部门将该犯的原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副本或者复印本送交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省级公安机关指定具体的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驱逐出境任务,并将该外国人列入不准入境者名单,在执行驱逐出境前向其宣布不准入境年限。

在执行驱逐出境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外国人的合法权益。例如,执行人员应当向被驱逐出境者明确告知其权利和义务,确保其了解驱逐出境的相关事宜。同时,在押送过程中,若确有必要,可以依法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但要避免过度使用暴力,保障被驱逐出境者的人身安全和尊严。此外,执行机关还需与外交部门等相关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处理好可能涉及的外交关系等问题,确保驱逐出境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五、结论

综上所述,依据我国法律规定,驱逐出境是可以与有期徒刑并用的。这种刑罚并用方式在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社会秩序以及预防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外国人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其个人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用有期徒刑与驱逐出境并用的刑罚。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既彰显法律的威严,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正确运用这一法律规定,对于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国际交往秩序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对于维护国内法治秩序,还是在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的大背景下,准确理解和适用驱逐出境与有期徒刑并用的法律规定,都是我国司法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